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電影推介][2003] 再見列寧!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是一套以柏林圍牆倒下、東德解體為背景的德國喜劇,是站長我非常喜歡的一套電影。

話說,故事的男主角Alexander Kerner和他的母親Christiane Kerner,是東德人。在男主角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遺下家人,一個人逃到西德;而母親則是共產東德的忠實支持者,當教師的她把一生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並把父親遺下的東西一一遺忘、遺棄。

然後,柏林圍牆倒下了!目擊變革前夕的動盪,以及兒子參與反東德示威的情景,母親Christiane因心臟病發陷入昏迷不醒的狀態,因而錯過了變革最激盪的時刻,到她8個月後醒來之時,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東德已經解體了。

「現在,虛弱的母親已不能承受任何刺激!」因此,孝順的兒子Alex便費盡了一切的方法,編造出一個個善意的謊言,為要讓母親意為自己還活在從前的世界:他把自己家裡的一切換回東德時代的裝潢、跟鄰居一起欺騙母親"一切如舊"、買通小朋友跟母親唱紅歌、還跟朋友合謀拍攝搞笑絕倫的偽.東德新聞給母親看!


記得有一組劇情,是母親突然想吃東德時代的酸瓜。可是東德酸瓜已經停產了,主角唯有去垃圾場找從前的破樽子帶回家消毒、再包裝、然後把新買回來的西方酸瓜倒進舊樽子裡。母親吃瓜時,猶豫了一下,才跟兒子說了一句(不記得她說是好吃還是不好吃了)話,看來是吃得出味道不同,可是她甚麼都沒多說。

總之,劇情惹笑之餘帶著濃濃的溫情,而且在時代變遷裡反映了東西社會之間的文化衝突。非常推薦大家一看!



(上面) youtube上《再見列寧》的trailer

題外的碎碎念
其實站長想起再見列寧這套電影,是因為近來讀到的共產中文越來越多。正如在再見列寧戲裡面,男主角一直祟拜東德的太空人,他們東德方面叫太空人作cosmonaut,可是後來他與同樣熱愛宇宙的異母弟談天,驚覺西方那邊稱之作astronaut!

不知為了甚麼,共產政權總喜歡連用語也要與別不同。正如一直以來中文也有宇宙、太空、太空人、大空站、太空穿梭機等詞語 (而且宇宙、太空等更是出典古雅的譯名!!!)。可是那個像佛地魔一樣、你知道的不能說的國度還是發明了他們的特別詞語:空間 (天呀、將space譯作"空間"、是低能的網絡翻譯機器嗎?)、航天員、空間站、航天飛機等等......

這是多此一舉之餘,這種音調奇怪的詞怕亦會劣化下一代的中文水平。

大家請慎之、慎之!

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轉載] 20121011信報 練乙錚:唯有去「國」 方可中國

(站長按:慎防人流多的大站被刪,故轉載一下;另、文章指應該教學生認識華夏歷史、而非強迫他們盲目愛戴一個政權,相信亦是很多人的心思。這是一篇寫得很好、但較艱澀難讀的文章,值得未看的朋友一看。)

練乙錚:唯有去「國」 方可中國

反國教運動擴散、升溫之快,不僅出乎特區政府高層預料,就是筆者及身邊圈子中人的大多數,也感意外;快得幾乎連接收訊息也來不及,遑論理性分析、深入總結。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飽含「兩制」意識的運動,要找一個明顯的源頭,並不容易,因為年來京港互動的惡性一面,可謂燃點處處,多條引信早已着火,終於在國教議題上因出現不可理喻的、政府資助編寫的洗腦教材而發生短路。

然而,這個運動,除了本身的具體意義之外,還集中反映了一個由於梁振英成功上台而激化的「深層矛盾」——大部分港人與北京之間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差異和對立。這個「深層矛盾」,在回歸前後的十多年裏,包括八九六四之後那幾年,都可用「恐共」二字概括,恐共程度縱有不同,大體皆止於恐懼;不過,由梁上台引致的矛盾激化之後,「恐共」已經發展出「反赤化」運動和「拒北」思潮。社會如此撕裂,對香港沒有好處,但北京的損失更大,不過,那是咎由自取,因為讓梁上台這一步,毫無疑問是黨內某些高層推動、最後欽准的。

當初,北京自知港人恐共並非無因,故委出的頭兩任特首都是比較中間的人物,論性格和偏好,儘管心態或是明顯過時,或是略嫌低俗,始終帶有幾分港人本色。假若香港風調雨順、大陸國泰民安,西環戒急用忍,再加上公務員處事慎微圓滑,以那樣的特首人選,未嘗不可於五十年過渡期的頭十多年裏,稍減港人恐共心理。可是,事與願違,回歸之後,港資加緊北上導致本地投資衰竭,令多數港人經濟境況持續惡化;大陸方面,則政況每下,極左思想回潮(薄氏以「紅」謀反,不過是左中之最),京人所言所作,見諸孔慶東郝鐵川的偏激指摘、國家機器瘋狂迫害趙連海李旺陽等,事例繁多,俱與港人觀念格格不入。是以近年來,港人愈發重視「兩制」分野,情感上跟中共特殊定義的「一國」則愈行愈遠。畢竟,身份不由己,認同可選擇。無論是近年的民調或是香港社會上出現的事件及思潮,都一再說明這點。諷刺的是,連梁政府也用上了「港人港地」這個極富分離意識的標籤去推銷一個它要民眾相信、自己背後那些地產界支持者卻絕不熱中推行的政策,結果當然是令「光復上水車站」、「反對割讓東北」等「真正」港人港地運動更振振有辭!

若干年後北京知錯

本來,在這種情況底下,北京應該再放軟身段,一早找一個更中性、更包容、思想甚或稍微偏右的人當第三任特首。史書說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但北京並無這種自信。去年底,筆者說過,港人還遠遠未能接受中共黨員或類黨員統治,若梁振英上台,兩制之間失去重要緩衝,中共與大多數港人將正面衝突。這點,現在逐步變成事實,擺在大家眼前。不過,筆者亦相信,若干年後,北京終會知錯,到頭來總結這段歷史,重新判斷讓梁上台這一筆的時候,大概只需兩個字:極左。

糾正極左,對中共而言,往往難上加難。然而,若港人質之以理,再加群眾運動強大而不懈的壓力,未嘗不可以爭取到一點改善;近日政府在國教事上放棄三年開科死線,即可見一斑。在這個既是教育問題、亦與政治意識形態不可分割的事情上,港人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反國教運動提出第二階段謂要「遍地開花」,在學校以各種方法防止洗腦,並要求教育局撤回問題指引之餘,取消整個不倫不類的國教科,等等,無疑有用;但是,正本清源,不僅要消除有害的,還要建立健康的,那就必須在本地公學裏重建歷史必修科,以助港人下一代身處一制,正確了解大陸上的另一制,以至能更深入認識、認同在此兩制之上大得多的時空裏的一國。

這樣的歷史科目,首先需在「正名」方面花一些功夫,然後才研究要包含什麽內容。冠以什麼名稱好呢?筆者認為,最合適的名稱,應該是「華夏文明史」,因為它最包容,政治上最中性,意義卻最清晰。

在我民族的歷史永恆中,根本概念是「華夏」;相對而言,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類的政治或行政名辭,指的都是特定時空裏的有限範疇,晚近方始,必亦有終。「華夏」一詞,首先出現在《尚書.周書》中的〈武成〉篇,篇首指明是周武王手筆,其中一句說:「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這裏,「華夏」是一個文化、民族概念,是相對於「蠻貊」而言的;所說的「仁人」,指的是更早的華夏領袖。後人註疏,服飾之美謂之「華」,章典之盛謂之「夏」,都是有關文化、民族的說法,廣闊而無所不包。

專政之下只有一王

至於「中國」一詞,來源幾乎和「華夏」一樣久遠,涵義則有點不一樣,政治、政權的意味比較濃,這也可以從文獻裏看出。武王死後,周公輔助他的兒子成王繼位;《尚書.周書》中的〈康誥〉篇,篇首註明周成王除了寫〈康誥〉,還寫了〈酒誥〉、〈梓材〉兩篇,後者其中一句用了「中國」一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與)厥(其)疆土于先王」。

此外,與《尚書》差不多時候面世的《詩經》裏,也出現「中國」這個詞;〈大雅.民勞〉一詩勸勉西周最後的一個君主周厲王:「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老百姓太辛苦,應該稍得安息;澤惠中國,就可平定四方)【註】。在這兩處,「中國」一辭的涵義是政治的、行政的,前者指文王、武王統治的地方,後者指厲王的京畿。稍晚,在《孟子.公孫丑》裏,齊王說:「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我想在我的領地中心地帶為孟子建居所)。當時的諸侯領地稱「國」,「中國」就是「國中」的意思。文化意義上的「中國」,唐、漢之後才比較常見。歷代史家多以「中國」作為中原皇朝的籠統稱謂。後來一些外族如北朝的鮮卑、宋代的契丹、女真,在中土建立政權之後,亦以「中國」自居,非無道理。清朝與外國簽訂條約時,自稱「大清」;條約文本裏雖有「中國」、「中國人」、「中國官」等稱謂,但都是相對「大英」、「大英商民」、「大英屬員」等名稱而言的對外用語(可參見維基文獻網站的《南京條約》原文)。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其憲法文本亦從頭到尾沒有「中國」這個稱謂。至中共在大陸建國,才在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裏,首次以「中國」作為國家的正式自我簡稱。由此可見,「華夏」的自稱意味濃,涵義比「中國」廣。

「華夏」精粹文化價值

誠然,「中國」本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名辭。「中」是中庸、中正,不偏頗;「國」是疆界包圍着地域(「或」與「域」古字相通),有守護意義,提供一種安全感覺。可是,共產黨不講中庸,「中」字變成「以我為中心」;在其專政性格底下,「國」即疆界裏只有一個王。這種意識,用到國際事務上還可以,但用於香港這個多元社會裏去處理意識形態有關的東西,就令「中國」一辭不大理想,既容易被左派偷換概念,狹義地變成僅指大陸政權,亦同時令右派反胃,引起不必要的反彈,甚至逼出「去中國化」思潮。所以,筆者提議在香港的公學裏設置本國歷史科的時候,冠以華夏文明史這個名稱,內容當然全部以我國為主體,包括古今內外的一切重要事物。

然而,涵義廣泛之餘,講「華夏文明」,有更重要的一點精神價值,放在香港今天的環境裏,特別容易引起共鳴。有這個精神價值,還得歸功儒家思想。大家知道,古代有所謂「華夷之辨」,源於部族社會之間的各種矛盾;但到了孔子那裏,便出現升華,成為文化價值之辨,超越了宗族、種族、語言、風俗習慣、身體特徵甚或用現代人觀點講的基因層次。這個轉變很重要,不妨細說,借孔子講柳下惠的故事作開始。

孔子稱許柳下惠,說他是周朝三大仁人之一,但這和後來的柳氏「坐懷不亂」說無關。柳下惠在魯國當官,三次給炒魷魚;有人問他,還要呆在魯國麽?他回答說:「以道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當官講原則,到哪裏不炒三次魷魚?當官不講原則,又何必離開自己國家?見《論語.微子》)魯國與周室的血緣和文化關係最深,周室衰微之後,魯就代表着華夏;柳氏寥寥兩句,不僅明志、點出時弊,還指出要「行道」便不必考慮去留。然而,也是魯國人的孔子自己又如何呢?他周遊列國,最後很失望,曾經說過要浮海居夷,移民番邦。這兩個故事看似背反,其實是一件事的兩個面:有心行道,便應該三黜而不去;但如果「道不行」,沒希望了,則到所謂蠻夷之地,也許比留在華夏之邦要好。

後來,唐代的韓愈在他的文章《原道》裏講孔子如何劃分諸侯的華夷屬性:「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歸根到底是一個「禮」字,禮的內涵就是「道」,也就是現代人說的「核心價值」。由此可見,「華夏」的精粹是一套文化價值,並不一定依附在某一片疆土、某一個政權;你認同它,你就屬於華夏,不認同,則頂多是虛有其表,縱處一國,實非一家。今天的香港人,很明白這個說法。

自己國家理性認識

華夷有別,其實還有長期的恩怨衝突,原因和「核心價值」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也需要深刻認識;認識了,對身處當今之世,大有幫助,因為,從了解華夏文明的格局層次出發教授國史,有利於理性地引入文明衝突的觀點。古往今來,無論哪一處的文明史,都涉及與周邊其他文明的互動,而互動一定包括武力衝突,此中恩怨對錯,有時甚難分解判別。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裏,我國是弱者,幾乎完全是受害一方,這點毫無疑問;但在早一點的時期裏,難道華夏就沒有以武力征服其他民族了?史學家何秉棣曾指出,商殷時代的華夏民族十分尚武,《尚書》裏便有不少華夏領袖訴諸武力對付其他親族、異族的記載。平定諸夏尚且兵戎相見,對待蠻夷就更不用說。遠古如是,近世只會更甚。舉例說,明末清初,漢人逐步佔據台灣,如果說成是以王道恩威收服了當地食人生番,就未免如一些西洋畫裏的傳教士到達美洲新大陸,在岸上把十字架高高一舉,即令當地土著虔誠下跪接受白人文明和統治那麼一樣可笑。從文明衝突角度出發,國人包括港人學習歷史,不僅要知道殖民主義侵華罪行,還要更持平更全面認識本民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學會自省,才能避免像一些極端愛國者一樣,總以為自己人對、別的人錯,不明白為什麽周邊民族古代都來中國「感恩朝貢」,今天卻甘當美帝卒子。

從認識華夏文明的角度出發,還可以包涵別的文明的觀點,再加上一種時代抽離感,如實地談論一些敏感題材,如華僑移民史、華僑在海外的生活狀況、給當地帶來的好處和壞處、中國與每一鄰國的疆界糾紛的歷史與現況,等等,都比較不那麼容易招致別國不安。這樣,香港公校的非華裔學生也更能接受從這個觀點講的歷史。

大體而言,「中國」一辭的政治含義有時過分濃厚,導致人人各自解讀,容易產生誤會和矛盾;「華夏」一辭,政治上中性得多,能廣泛包容,但涵義卻非常清晰,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或者,如此「去『中國』化」,方能更有效地讓年輕人理性地、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國家。對大多數教師而言,身處政治對抗的風眼裏,教授有關中國的知識時,也不會感到左右為難,無所適從。

名稱之外,當論的是教學內容。篇幅所限,此方面不日再議。

註:〈大雅.民勞〉的這幾句,筆者是念中一歷史的時候學的,至今記得。當時學校用的一套十冊課本是中大教授黃福鑾編的,十分嚴謹,影響筆者很深,特此為記。黃教授的千金陳黃穗,是香港消委會前總幹事。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音樂][勵志的Canton POP]Stephy鄧麗欣 起點

今日再為大家多介紹一首較新的(今個世紀的!!)廣東勵志歌:Stephy鄧麗欣的「起點」

如果大家有看電視看廣告的話,即使不知道歌名也可能對這首歌有點印象,因這首歌是勞工處2009年 「YES青年就業起點」 廣告的主題曲

歌、可以在youtube聽:

歌詞
*將青春 釋放熱烈拍掌
好光陰 時間定要延長
不開心 不要亂著去想
沿途定會伴你翱翔

重重路障 也找到路向
要做到 定要堅強
前途未會惆悵
去闖大理想 新方向

要快樂 最重要細想
發奮為了 一生打仗
開拓前路向 投入亦要自強
發誓要邁進這理想

靠努力會獲到讚賞
眾友伴會為你高唱
站到起點處 望前途晴朗
打破舊屏障 新意念夢想
來伴我找方向
REPEAT*

靠努力會獲到讚賞
眾友伴會為你高唱
站到起點處 望前途晴朗
打破舊屏障 新意念夢想
來伴我找方向

碎碎念:
想介紹這首歌到網上找歌詞時看到:作曲李漢民、填詞鄧麗欣(!!!)

真想不到Stephy如此多才多藝會填寫歌詞(或者只是站長少留意她)。雖然詞裡沒有華麗典雅的中文,但這歌詞簡單清新、曲調亦輕快,其實很配合以青年為對象的主題。

是一首治癒系、令人舒服的勵志歌!

(站長曰:在同伴的支持、讚賞下向目標奔跑...想起歌裡的景象,站長就想起一句老話「這就是青春嗎?」...笑...你看得明這句話...代表你是個Gundam Fans)

2012年10月4日星期四

[動畫][2010]吊帶襪天使 Panty & Stocking

今日我們介紹一套有趣的動畫: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 (統稱 Panty & Stocking 或 吊帶襪天使)。暫時本作播放了一季、共13話,每話有兩個單元故事。而且傳說還會製作第二季。製作公司是出品了不少知名動畫(包括新世紀福音戰士、冒險少女娜汀亞)的GAINAX社。所以別給畫風騙了,這是一部日本動畫。

先旨聲明,這是一套充滿性、暴力、粗口和各種不道德東西的成人向搞笑作品,假如你在道德上有潔癖,請勿觀看!

事實上,連沒甚麼道德的站長看後也覺得:太瘋狂了!(簡直比斯巴達還要瘋狂...!!!)

介紹:
簡單而言,本作是利用《飛天小女警》式的人物包裝和消滅壞人維護正義的背景設定,用來講跟愛與正義完全沒關係的性與慾望,以及對歐美經典電影進行惡搞。註: 惡搞有易懂的也有難懂的,大概GAINAX社是個電影宅的集中營,所以大家別奢望可以完全看得懂,不論日語程度如何,我都建議大家在看的時候使用帶字幕的版本(因為字幕組一般會為惡搞或有典故的地方下註釋)。

故事背景很簡單,是講述失格的天使Panty和Stocking兩姊妹,被 神逐出了天堂;為了取得返回天堂的資格,她們被派到充滿罪惡和慾望的墮天城(Daten City),在變態神父Garterbelt的指揮下殲滅為禍人間的惡靈(ghost)。(殺死ghost後,她們會按ghost的級數獲得一定數量的天堂金幣,揍夠一定數量的金幣她們便可以回到天國。)

我們雖不知道這兩姊妹在天堂做錯了甚麼事,不過她倆毫無悔意卻是肯定的。如姊姊Anarchy Panty,便是個只以下身思考而不運用腦部的"天使"。被 神逐出天國的她,似乎沒怎麼認真看待消滅惡靈的任務,反而正以睡夠一千個男人為目標奮鬥著......!!!
P.S. Panty的武器是內褲變成的鎗, 一般使用自己脫下的Panty來變, 使雙鎗時第二把鎗是由妹妹處得到的...

而看似比姊姊正常的妹妹Anarchy Stocking,一般情況她只是個極度嗜甜的悶騷女,而且比姐姐更認真看待任務。不過,她其實是個有嚴重被虐傾向的傢伙,而且還會睡走姊姊的男友......
P.S.Stocking的武器, 是脫掉自己的stocking變成劍來用...

她們的上司Garterbelt亦不是甚麼好傢伙。當神父的他,是喜歡SM的同性戀者,最喜歡小男孩(這是影射甚麼人、很明顯吧)......

(上圖)左面的是Panty、右面是Stocking、中間的爆炸頭是Garterbelt

總之,本作有病及惡搞的程度,比South Park (衰仔樂園港譯/南方四賤客台譯)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在一大堆惡搞和色情笑話的背後,其實本作亦隱隱滲出一些具思考性的內涵。例如,本該屬正義一方的天使們,實際上是淫亂、無節制、無規範的,正如她們的姓氏是Anarchy (即無政府狀態)一樣;相對地,她們的敵人魔鬼姊妹才是最著重計劃和Rule的人 (她們的Rule就是指強者加諸弱者身上的法則)。當然...邪惡的魔鬼在規矩和從屬關係底下所掩蓋的、一樣是淫亂、野心、以及想甚麼就幹甚麼...可以說,這裡天使和魔鬼的對比,其實是人類原始狀態(state of nature)和魔鬼掌權的現實政治世界(political world)之間的比較......

至於ghost(惡靈)的產生,在劇裡統稱是因為人類的種種怨念,亦是有一定深意的地方(雖然無聊起來有人可以因為被屎淹死、怨念很大而變成ghost);特別是其中一話講及,上班族營營役役的壓力、同事之間的流言,以至表現不濟所致的自信低落,最終引致了ghost的產生,可說相當明顯地控訴著(邪惡的)社會對人類所作的"控制"和"攻擊"。

所以,本作的劇情雖然相當散亂可以說是亂來的、根本沒啥劇情,不過以其精彩的搞笑和諷刺內容論,其實都值得我們用它來殺殺時間。

「逆.崩壞!」圖例:Panty 和 Stocking日系畫風跳鋼管舞變身鏡頭(戰鬥時她們又會變回飛天小女警...)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本作雖然主要以簡陋的美式畫風繪成,不過在某些鏡頭(如女主角變身時)會出現「逆.作畫崩壞」(即畫面突然離奇地變美)現象而變得相當可觀。而且本作承GAINAX社的傳統,分鏡非常精細、流暢而講究,音樂跟畫面亦很配。


評級:
推介度:B+
劇本:? (對於GAINAX社是否有劇本一直是個謎...感覺是他們惡搞得非常開心而且還想繼續玩下去...)
音樂:B
畫風:A-E (其實Graphic和文字效果都做得很講究...只是飛天小女警我吃不消...)
劇情轉合:? (這裡有劇情嗎??)
角色描寫:A

評級以S為最高,後以A至F評

2012年10月2日星期二

[音樂][勵志的Canton POP]容祖兒 空港

常常有朋友說,現在廣東歌的題材好像就只剩愛情,其他如「理想」、「勵志」等元素買少見少。有朋友見我要介紹「勵志歌」,還批死我只得中古歌可以介紹!!(當然, 不能否認, 站長我想得起的勵志歌, 多數也有一定歷史...這絕對不是年齡使然!!!!!)

其實,香港的新歌之中也有勵志的存在啊。今日我們介紹的,是容祖兒的「空港」:

作曲:Skot Suyama / 梁永泰 {terrytyelee}
填詞:黃偉文

歌詞
只知要飛 但是不知高處
會抽光我的氧氣
當初我這班客機 曾羨慕空中的鳥
要展開我的兩臂

跌痛了 我會努力從原地起
到了最終 總算 學會飛
但為什麼 捉到浮雲 才想起

誰的光 如常為我築起 這空港
何時若覺不安 都清楚燈塔會於哪方
迷失了到底要飛哪方 yeah yeah
雲蒼蒼 茫茫長夜裡感激 有空港
雲層上滿星光 星星不知道我的怯慌
人間卻有殷切的眼光 仰望 我下降

只知要飛 但自當天出發
已經飛過千百里
今天我屈指算起 曾為自己爭口氣
也聽到過些讚美

我慣了 世界各地來回地飛
卻怕有一天我 下了機
站在陌生的星球時 才傷悲

誰的光 如常為我築起 這空港
曾忙着破天荒 不清楚心要放於哪方
誰給我蓋好被講晚安 yeah yeah
雲蒼蒼 茫茫長夜裡感激 有空港
雲層上滿星光 星星不知道我的怯慌
人間卻有殷切的眼光 每夜 往上看
(從高處) 往下看 ~
(迷失裡) 你的愛好比 ~ 一個網 往下看
(颱風裡) 的空港 ~
(唯一你) 會等我心足了飛夠了 再下降

評:
「跌痛了 我會努力從原地起」這種精神,還不夠正面嗎?

當然...這歌能針對的對象,僅限擁有心靈避風港可以靠泊的人不適用於孤獨男女和去死團員xd

不能否認,不夠老少咸宜、未能人人適用,是這歌(以及很多當代新歌)的不足之處(笑)

2012年10月1日星期一

[音樂][勵志的Canton POP]蘇永康 路直路彎

常常有朋友說,現在廣東歌的題材好像就只剩愛情,其他如「理想」、「勵志」等元素買少見少,已聽得膩了。其實,我們香港一直都有不少勵志歌啊!

今日,就介紹一首站長好喜歡的歌、也是一首比較冷門的勵志歌:蘇永康的「路直路彎」

作曲: 黃尚偉
作詞: 林若寧

從未滴下汗水 怎麼可以和誰人競賽
並不奢望天使會慷慨
眼未曾睜開 又那會看見色彩
尚未耕耘 憑甚麼等喝采

無法子善待自己 怎麼可以和情人熱愛
學懂珍重 分開也可愛
跌下來亦精彩 讓我創奇蹟意外
自命天才 跌一交懶感慨

*沒有天黑黑 沒有星閃閃
 就算晦暗都璀璨
 有一天休克 學愛惜呼吸
 誰又會運氣不減
 當一天終止 就有新開始
 愉快難過轉眼間
 跌入無底深潭 人生急轉彎
 努力難停站 狂瀾能夠力挽*

前面路直路彎 敢跨出去為時仍未晚
在這黑夜 星宿更搶眼
有面前高山 自有勇氣去高攀
越是艱難 才越不肯折返

誰也知尚未入黑 燈色多美仍然難耀眼
逆境底下 一生更璀璨
再困難 亦要行 面對挫折不放慢
巨浪翻騰 上刀山我都慣
Repeat *
努力難停站 狂瀾能夠力挽

註:
這首歌,是TVB劇集「黑夜彩虹」的主題曲,劇情已經完全不記起來,只記得這首歌好好聽,而且歌詞寫得很好、很能給人鼓勵,特別在逆境的時候。

記住啊,無論遇上甚麼困難,記得要認清目標、要努力、不要放棄!

更不要怕遲、怕太晚而甚麼都不起步去做!

總之,大家加油!